各学院: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排课将在第13周开始启动,现将有关准备工作通知如下:
一、人才培养方案审核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对各项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学期课表编排工作,需要在2021-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审核后方可进行。
二、教学任务生成
教务处在第13周周一(11月25日),根据各年级人才培养方案中核对好的开课计划生成下学期的教学任务(含教学班和实践周开课计划)。
三、实践周次安排
集中开展的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毕业论文除外),在“教学任务”→“实践周”→“实践周课程维护”栏目中进行维护,主要内容为指导教师、实践周次等,实践地点待理论课和实验课全部排定后再行安排。实践周课程安排必须在其他教学任务之前完成。
最迟完成时间为第14周周一(12月2日)。
四、英语板块课、体育选项课安排
教务处根据下学期的开课计划,安排英语板块课和体育选项课。
最迟完成时间为第14周周二(12月3日)
五、教学任务填报
各开课学院根据教学任务安排任课教师,确定教学班。
最迟完成时间为第15周周五(12月13日)。
六、课表编排
(一)排课顺序及时间安排
从第16周开始进入集中排课阶段,课程编排顺序和节次安排应按下表执行。
课程类别 |
课程节次安排 |
英语拓展课程(一)(三) |
时间地点已确定,继承上学期课表 |
大学体育(二)(四) |
时间地点已确定,继承上学期课表 |
思政课、公共数学类、大学物理等通识课程 |
数学类上午1-2或3-4节为主, 思政课以3-4或5-6节为主 |
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 |
按大一到大四顺序编排 |
实验课 |
理论课全部排定后编排,课程节次原则上与理论课一致 |
第18周教务处统筹协调全校课表,检查各教室安排情况; 第19周各学院教务老师检查教务处统筹后的班级和教师课表,并通知任课教师网上查看课表 |
(三)课表编排要求
课表编排应符合教学规律,科学、合理分担学生的学业负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体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避免因人排课、集中排课。每位教师每天上课原则上不超过5学时;同一班级周课表应保持均衡分布,不应出现课程集中排在某天的情况。
2.合理控制班级授课规模,专业课原则上不合班授课,尤其是专业必修课不能合班授课。
3.教学任务里的课程如果包括理论课时和实践(实验)课时,安排任务的时候一定要分开安排,不要合在一起排课。
4. 周三下午不排课;周五下午、晚上信息化中心基础实验室(机房)尽量不排课或少排课;周六、周日无特殊原因不排课,如确实有特殊情况需提交书面申请,经教务处分管领导同意后实施。
5.一周需排两次及两次以上的同一课程同一上课班级每次授课时间要适当间隔。
6.合理使用各类教室资源,优先在教务处分配的教室内安排相关课程;编排地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课程之间衔接时间不能太短,场地相隔有一段距离的,应避免出现学生或老师未能按时赶到教室的情况。
七、课表发布和置课
教务处根据培养方案要求,所有课程安排结束后需统一发布和置课,发布即课表关联上课老师,置课即课表关联学生;课表安排发布和置课完成后,教师和学生方可在教务系统中查看课表。
八、公共选修课选课
下学期公共选修课,需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在新教务系统选课。届时会另行通知。
教务处
2024年11月25日